S__160546818.jpg

 

八月份的糧食脈動講座,以現在許多人開始追尋的「蔬食」為題,分為三個部分「藻類、黃豆及發酵飲」讓大家在吃「蔬食」時,能夠更了解我們所吃進去的食物及食品,對食物多一分了解,就能透過選食的獲得更健康更安心的飲食。

 


講座的第一位講者是台大漁業的周宏農教授,教授以健康藻之道為題,為大家介紹藻類跟健康的關係,藻類是生物相當早的生命來源,介紹完藻類在生物學上的分類後,教授提到許多的食品都是由海藻所來,且不同菜餚中所使用的藻類也不相同,像常見的有海帶、昆布、紫菜、海苔等等。

 

S__160546819.jpg

 

老師提到常在不同各式食材上看到的海苔顏色不同,代表所使用的海苔品質或者品質並不一樣;常會用作海苔使用的藻類有紫菜、青海菜、石蓴等。像是速食店或是夜市小吃常使用的海苔粉就是用石蓴所製成的。而紫菜也是會製成海苔的藻類,更常被用於煮湯,有趣的是,雖然被稱作「紫菜」但其實它並不是紫色的藻類,而是有紅色及藍色蛋白色素的紅藻類。

 

老師特別提醒大家,可能會在新聞上或是社群媒體中看到有「假紫菜」的消息,認為紫菜嚼不爛代表就是買到塑膠製的假藻類,但其實紫菜煮不爛也咬不開,其實可能是選到了非一般的食用品種或是因長老了,就像是菜較老,纖維會較多,因此嚼不爛,不需要擔心是不可食的塑膠

 

第二個部分「黃豆及黃豆製品」是由台大農化系的蘇南維教授作為講者,老師最一開始就帶來一個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識:毛豆、黑豆、黃豆其實都是同一種品種的豆,像是毛豆就是約70-80%成熟的黃豆。

 

S__160546822.jpg

 

黃豆是優質的蛋白質,素食者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且能夠製成大豆油,也就是沙拉油,但其實黃豆中的油脂含量不高,約20%,產率不高,因此黃豆製成大豆油的過程並不是單純壓榨,而是使用溶劑將油脂萃取出來製成大豆油

 

除了大豆油,黃豆能製成各式不同的黃豆製品,像是醬油、味噌、納豆以及天貝(印尼傳統發酵食品)皆是發酵豆製品,雖然都是黃豆做的,但經過不同的製成、加入的發酵菌不同,所呈現的風味及樣子也各不同。

 

近年來,黃豆的相關食安議題,就屬「基因改造」了,老師也特別為大家說明,基改黃豆與非基改黃豆並無法單用眼睛觀察或者是手摸等簡易的方式辨別,需要特別的方式及儀器才能辨別,並無法自己在家就做到辨別。基改食品目前還沒有證實會對身體有危害,因此現在販售的各式黃豆製品,標示出基改、非基改,是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能自己抉擇是否接受基改食品

 

講座的最後一個部分是提「發酵液」,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酵素,這個部分是由大葉大學的柯文慶教授為講者。

S__160546827.jpg

 

身體中的「酵素」其實是身體中參與代謝、消化等各種生化反應的物質,人體內酵素會依年齡增長而減少(數量及活性都逐漸減少)。而市售的「酵素」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應該稱作「發酵液」,是透過各式蔬果透過「酵素」進行發酵後,所製成。

 

在購買發酵液時,可以注意標示上會有「酵素活性單位」可能會以「IU」、「GDU/g」或者「CDU/mg 」的方式呈現,不同標示的單位代表所作用、消化的成分不同,因此同一種酵素可能在不同酵素活性單位表示上的數值也會不同。可以在購買時注意,同時也能作為在挑選市售酵素時的選擇重點之一。

 

除了市售酵素,現在也很常會聽到有朋友在自己家裡「自製酵素」,老師提醒大家,自製酵素可能會有製程、發酵不完全等疑慮,因此自製酵素建議加入高糖避免雜菌產生,而在食用時,只要稀釋後,便可以降低高糖的風險,若是真的很擔心「自製酵素」可能不夠安全,購買市售酵素也不失為一個方法,只要製造廠有食安認證,製作酵素的環境及衛生疑慮也比較不需擔心。

 

雖然三個部分的講座,每個議題只有不到30分鐘的時間,但總是讓每個人都收穫滿滿,讓大家更懂食物、食物的加工,才能不再被錯誤的食品加工相關資訊誤導,減少對食物及加工過程的疑慮才能吃的更安心健康。

 

arrow
arrow

    琳臻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